许多人看到蛇的第一反应 
 
	是这样的...... 
 
	 
 
	 
 
	 
 
	  
 
	但有的人看到蛇的第一反应 
 
	可能却是...... 
 
	  
 
	  
 
	民间有说法认为 
 
	秋季的蛇肉更加鲜嫩 
 
	有助于增强体力与免疫力 
 
	近日更是有自媒体谣传 
 
	“自3月1日起,可以吃蛇了” 
 
	引发一些餐饮企业和市民的关注 
 
	  
 
	对此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醒 
 
	蛇类是不可以食用的! 
 
	无论野生蛇还是养殖蛇 
 
	均尚未列入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2021版)》 
 
	因此各经营单位 
 
	不得以蛇为食材加工餐食 
 
	  
 
	颅内“逮出”6cm活虫 
 
	都是吃蛇引起的祸 
 
	四川疾控此前提醒,野生的鱼、蛙、虫、蛇往往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报道称在一条蛇身上就发现了150多条迭宫绦虫幼虫。当然,养殖动物也存在寄生虫感染问题。 
 
	然而 
 
	为了追求食材的新鲜感 
 
	管不住嘴的人就吃了大亏! 
 
	据新快报报道,五年来,惠州男子王伟(化名)多次突然间就意识不清、肢体抽搐及浑身乏力。2021年终于接诊的神经外九科主任穆林森为其做了手术。在术中唤醒麻醉下为患者实施左侧额叶后部功能区寄生虫抓取术,将一条6cm长的活虫顺利“逮住”。 
 
	“大约在皮下3cm的地方,可清晰看到有白色索条状的虫体在缓慢蠕动。”穆林森说。 
 
	  
 
	图源于新快报
 
	“每年吃蛇肉、生蛇胆不下十次。”原来,早在七八年前,王伟因为应酬等原因,经常和朋友聚餐吃蛇。 
 
	医生介绍,王伟感染裂头蚴可能与吃蛇有关。“未煮熟的蛇肉和生的蛇胆都可能存在寄生虫及虫卵,而吞食后寄生虫及虫卵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游走,导致患者出现抽搐、肢体无力等症状。 
 
	寄生虫不仅会“吸血”还会“放毒” 
 
	严重者会引发休克、死亡 
 
	寄生虫是指在宿主或寄主体内或附着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
 
	有的寄生虫还会选择在肠道内安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有的附于肠壁上充当“吸血鬼”引起宿主贫血。
 
	  
 
	更过分的是,寄生虫吃饱以后排出的便便还会“放毒”,它们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分解物也可导致肠壁溃疡、肝脓肿和贫血等。
 
	这些有毒物质还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致敏,严重者还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而且,寄生虫个头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压迫就越严重。如大量蛔虫会扭曲成团,可引起肠梗阻,肠道内容物堵塞在肠道内。
 
	如何避免“虫从口入”? 
 
	鱼、虾、蟹、蛙、蛇、螺、猪肉、牛肉等这些都是藏寄生虫的高危食物,别说吃生的,半生不熟的也不行! 
 
	所以要想防虫入口 
 
	最有效地办法就是 
 
	不吃野生动物 
 
	煮熟可食用肉类 
 
	注意以下4点: 
 
	1. 为了避免叉感染,生肉、熟肉、菜,日常生活中最好准备3块砧板,做到专板专用。 
 
	2. 要注意把切鱼虾的菜刀、盛器生熟分开洗净,防止交叉污染;切肉和切水果的刀也要分开。 
 
	3. 不要喝生水,不要去野外游泳。 
 
	4. 如果你有生食史,记得去医院做寄生虫感染检测。 
 
	希望每个人都能远离寄生虫相关疾病的危害!
 
	义 
 
	诊 
 
	来 
 
	啦 
 
	四川省医学会组织的慢性病防治大型义诊科普活动! 
 
	华西、省医、省肿瘤等27名专家到场 
 
	●义诊时间 
 
	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 下午15:00-17:30
 
	●义诊地点 
 
	四川省医学会学术交流中心、四川省医学会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天府卫康运动酒店) 
 
	(详细地址:成都市双流区金河路66号,四川网球中心园区内) 
 
	· 
 
	● 
 
	各位喜欢听小康妹儿聊天的朋友们 
 
	看这里 
 
	好多朋友说 
 
	最近都收不到小康妹儿的科普故事了 
 
	那是因为微信公众号又搞了个新的规则 
 
	现在只有你把【星标】点起 
 
	再把最底下的【在看】,【点赞】,【留言】整起 
 
	才能看到小康妹儿每天摆的龙门阵 
 
	【点一点】,小康妹儿祝你熬夜不长痘~ 
 
	【转一转】,小康妹儿祝你吃多不发胖~ 
 
	【评一评】,小康妹儿祝你天天不便秘~ 
 
	编辑 | 鱼鱼 
 
	来源 | 综合家庭医生、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