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武汉市中心医院
 
	作者 | 武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孔曼
 
	编辑 | 卢亚芳、施桂娟
 
	血常规,来医院看病都不陌生,在门诊、住院、体检中是必做项目。但拿到血常规的检验报告,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其实,关注3个指标,您也可以初步对化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血常规,到底在查什么 
 
	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常规简单的讲就是检查这三个指标的。血常规检查,在检查单上名为“全血细胞计数+五分类” 
 
	  
 
	血常规检查单一般长这样 
 
	轻度异常莫心慌 
 
	“↑”表示超出参考值范围,“↓”表示低于参考值范围。
 
	在血常规检查报告中有时某项指标与正常值稍有偏离,请您不用恐慌。
 
	三个指标,看懂血常规!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搬运工” 
 
	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的90%由血红蛋白组成,它就像人体中的搬运工,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到人体各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出体外。
 
	升高“↑”:剧烈运动、新生儿、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等,这些都会导致生理性的增高,成年男性比女性高。
 
	病理性增多常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或造血系统增殖性疾病。
 
	降低“↓”:常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各种类型的贫血、急慢性失血
 
	②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需要听从专科医生建议,做进一步检查。
 
	  
 
	2.白细胞——“防御卫士” 
 
	它就像人体的防御卫士,如有外敌(如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积极采取行动消灭敌人,从而还人体一个健康的环境。
 
	白细胞在很多生理情况下会增高,如孕妇、酷热、剧烈运动、紧张、经期等。
 
	而病理方面:
 
	升高“↑”:见于细菌性感染、恶性肿瘤可能反应性升高、当然白血病也会升高。
 
	降低“↓”:见于病毒感染、严重肝病和骨髓衰竭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药物引起。
 
	因此可以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抗细菌或抗病毒。
 
	3.血小板——“维修队” 
 
	当血管内出现破损伤口,血小板就会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补救,起到凝血止血的作用。
 
	血小板数量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脾切除术后和感染等。
 
	血小板数量减低“↓”:可见于某些生理状态,如剧烈运动、月经期和分娩时。如长期明显减低时,可见于全身性出血疾病、脾功能亢进、白血病等。
 
	血常规检验结果只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切不可忽视在全面检查基础之上,使结果互相印证,进行综合判断。血常规只是初步检查,严重异常时建议看医生进一步检查来明确异常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