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转入条件的,参保人可在办事处窗口或网上办理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手续。非大连市户籍人员,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50周岁,暂不办理转入手续。
网上办理流程是:参保人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门户(http://si.12333.gov.cn)或“掌上12333”手机APP,选择“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网上申请”功能,填写转移申请信息,选择转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转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人脸识别认证本人身份后,发起转移业务申请。转入地社保经办人员对参保人员提交的转移申请信息进行审核,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平台的转移进度查询功能查询办理进度。
问企业职工或者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养老金水平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
养老金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影响退休金的因素有很多,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是退休当年使用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标准(自2021年1月起,我市养老金计算使用省人社厅公布的计发基数,目前,这个标准暂时是全省最高的);
二是职工工龄(也就是累计缴费年限)的长短,工龄越长,养老金水平越高;
三是每年养老保险缴费水平高低,以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多少;
四是退休年龄等。工龄越长、缴费水平越高、退休年龄越晚,养老金水平就越高。
关于延迟退休
问延迟退休是强制性的吗?
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决定》公布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自愿、弹性实施,就是改革不会搞“一刀切”,不是强制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给个人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具体说,就是在统一的实施延迟退休的基础上,允许满足一定条件时,根据自身情况和个人意愿,按规定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或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其中,选择弹性延迟退休的,需与企业协商一致。
以男职工为例,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实施后,如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仍在60周岁时退休。弹性退休是一项长期政策,改革到位后仍然适用。
问最低缴费年限是否有调整?
目前,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是十五年,从2030年1月1日起,每年提高六个月,将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
问从哪些渠道可以查询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龄?
一是查询国家发布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
二是通过中国政府网、人社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访问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小程序,输入本人的出生日期、性别等信息,即可查询对应的法定退休年龄和对应的退休年月。
三是前往经办服务窗口或拨打12333(12345)咨询服务热线,查询本人法定退休年龄。
关于养老保险资格认证
问网上又有说法“退休人员必须在12月完成养老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否则养老金将停发”,这是真的吗?
首先,这种说法是假的!是谣言!养老保险资格认证无固定时间。开展养老保险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有人冒领、多领了属于大家的养老金。我市已全面取消集中认证,退休的叔叔阿姨们不用每年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认证。一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体退休人员领取养老待遇一年内至少认证一次;城乡居民、遗属和领取工伤待遇的人员半年内至少认证一次。比如企业退休人员是今年5月做的认证,那么在明年4月底前任一个时间认证即可,而且认证周期自动顺延。
另外,在此提醒,如有骗子冒充社保部门诱导代为认证,实际上是骗取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银行密码等,您的养老金可能被划走,请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问怎么办理养老保险资格认证?
养老金等社保待遇享受资格认证,事关群众的“钱袋子”,也关乎社保基金的安全。我市目前实施“大数据信息比对认证为主、人脸识别远程自助认证,以及社会化服务认证相结合”的模式,核验参保人员社保待遇享受资格,最大限度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大数据认证:主要是利用国家和省级社保、就业等内部数据,积极同公安、民政、医保、卫生健康、司法、交通、教育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初步实现了无形认证。
人脸识别自助认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境内居住人员,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 12333”手机 APP、“辽宁人社”微信小程序、“电子社保卡”支付宝和微信小程序等;境外居住人员,可通过“中国领事”手机APP进行认证。这里强调,为解决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认证的问题,各自助认证渠道一般都有“亲情服务”或“他人代操作”等功能,家人或者工作人员可以帮助老人认证。
社会化服务认证:可就近到我市居住地社区(村)申请进行社会化服务认证。对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可以提出上门认证申请,会提供上门服务。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由原单位负责认证。
新闻大连(微信号:dltv8811)编辑制作
资料:大连晚报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广播中心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唐东丽
编辑:沐沐
美编:海健
校对:吴毅
主编:吕彬
监制:穆军 高忠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