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大连公安紧急预警! |  | 来源:大连晚报 微信公众号 点击数:2208次 更新时间:2023/8/21 9:18:43 |   
	
		近期 
	 
	
		有诈骗分子伪造公章和红头文件 
	 
	
		冒充国家机关和国企工作人员 
	 
	
		借题“P2P清退” 
	 
	
		“修复征信“”解决投诉” 
	 
	
		以及有关新政策炒作新话题行骗 
	 
	
		请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警惕! 
	 
	
		 
	 
	
		 
	 
	
		诈骗手法一 
	 
	
		 
	 
	
		诈骗分子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名义,通过电话短信、快递信函、互联网等渠道,发布“P2P出借人风险专项清退通知”“网课平台清退通知”等虚假信息,引诱投资人和学员通过所谓“官方回款渠道”进行“清退登记”。投资人和学员注册登记后,诈骗分子再要求在指定平台注入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回款基数等回款条件。此类骗局利用了投资者和学员急于兑付、挽回损失的心理,极易上当受骗。 
	 
	
		 
	 
	
		 
	 
	
		 
	 
	
		诈骗手法二 
	 
	
		
	 
	
		 
	 
	
		市民在非官方渠道投诉后,诈骗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市民手机号码、投诉内容等信息,以“解决投诉”“理赔退费”等为由联系,诱导点击“XX监管部门在线理赔中心”等虚假链接或者利用视频会议软件创建所谓“XX监管部门会议室”,诱骗登录并开启屏幕共享,从而骗取银行卡号、网银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实施诈骗。 
	 
	
		 
	 
	
		 
	 
	
		 
	 
	
		诈骗手法三 
	 
	
		 
	 
诈骗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市民在使用信用卡、互联网贷款等借贷产品时产生逾期记录,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如要“修复征信”,需在网贷平台上贷款,后将贷款转入指定的账户进行“信用佐证”,并称该笔款项随后将予退回。一旦市民信以为真转账,贷款额便变成了市民的个人负债。此类骗局正是利用了市民对于害怕个人征信受影响,急切想要自证清白的心理。 
除此之外,还有诈骗分子以“国家投资项目”“发补贴”“邀请参会”“协助项目上马”“帮忙申报资金”等名义,借助新政策炒作新话题行骗,有些还会利用开展“党政教育活动”、发布“辟谣声明”等掩饰身份,混淆视听。 
 
	
		 
	 
	
		大连市反诈中心提醒您 
	 
	
		一旦收到此类“政策”文件 
	 
	
		一定要向有关部门致电求证 
	 
	
		不要轻信网上非官方的报道信息 
	 
	
		切勿随意点击不明二维码或链接 
	 
	
		一旦遭遇诈骗或 
	 
	
		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 
	 
	
		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来源:大连公安
	 
	
		编辑:盼 
	 
	
		美编:王蕊
	 
	
		校对:魏红
	 
	
		责编:小王
	 
	
		监制:穆军 宋伟 
	 
  |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 上一篇:“断卡”行动收网!抓获237人 下一篇:提醒!临时关停,清空游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