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长海县立体分层养殖、普兰店区“渔光互补”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 | 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 官网 点击数:228次 更新时间:2025/11/12 16:04:25 |
在近日举行的厦门国际海洋周上,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发布了12个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典型案例,为全国海域立体分层利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我省两案例入选,分别为大连市长海县立体分层养殖、普兰店区“渔光互补”案例。
分类实施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是在优先保障海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兼容用海类型,实现不同用海活动之间的功能互补和用途协调,同时确保各类用海活动影响和风险可控。
长海县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海域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为充分发挥海域资源效益,缓解养殖行业用海矛盾,长海县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出台后,率先探索依托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4层立体空间开展养殖,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转变。
目前,长海县已确权用海面积达到808.7万亩。其中,养殖用海立体分层设权面积达到46.6万亩。通过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用海养殖户能够在海面、水体开展贝类、鱼类、藻类养殖,同时在海床进行鲍、海参、虾夷扇贝、海胆、海螺等高经济价值品种的野生繁育和底播增养殖。通过制定差异化征收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全县海域使用金征收额连续两年突破3.8亿元。2024年水产品产量73.2万吨,渔业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3.7%。
位于普兰店区的“大连市沿海滩涂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渔光互补)一期工程”,是我省首个沿海滩涂发电示范项目。项目总用海面积约2800亩,创新采用“海水科学养殖、海面发电上网”立体开发模式,通过“不清圈打桩”“带参打桩”技术,在不影响海参养殖的前提下,利用上层空间铺设光伏板,实现渔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传统“平面确权”方式单一养殖模式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有限的问题。
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4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11万吨,避免了对海参养殖的影响。同时,项目吸引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前来实地考察,并计划开展“渔光互补”项目。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 上一篇:一地入选国家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 下一篇:我省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实现全覆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