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
昼夜温差增大
流感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风险上升
历史监测数据显示
辽宁省流感活动通常
自秋季起增强
于12月至次年2月达高峰
有时可能延续到3月甚至更晚
辽宁省处于流感活动间歇期
流感周报告病例数低位波动
省疾控中心将多维度动态
研判流感发病趋势
及时发布健康提醒
了解流感
(一)常见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是引起季节性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再经口、鼻、眼黏膜实现间接传播。
(二)流感的症状与危害
流感临床表现为发热(常达39℃以上)、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及全身乏力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全身症状更重、传染性更强。老人、儿童、孕产妇及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如心肺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人群属高危人群,感染后更易出现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三)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1.病原体不同:普通感冒是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而流感的元凶是传染性更强、症状更重的流感病毒。
2.用药不同:普通感冒无特效药,以对症缓解为主(如退烧药、感冒药)。而流感确诊后需尽早(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特效药,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能有效缩短病程,但必须遵医嘱服用,切勿自行用药。
流感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疫苗接种: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
1.接种对象建议
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所有人群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以下人群优先推荐接种:
医务人员;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慢性病的人群;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及高风险人群。
2.接种时间与注意事项
建议在流感流行季前(通常为9~11月)完成免疫接种,以保证在流行高峰前形成有效免疫屏障。若未及时接种,整个流行期内仍可接种。
接种疫苗前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或有过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史者禁止接种。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以及发热患者,建议痊愈或者病情稳定控制后接种。
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这些症状通常会在1~2天内自行缓解。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应立即就医。
其他预防流感的措施有哪些?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规范实施手卫生,接触公共环境或物品后、餐前及如厕后,应使用流动水及皂液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使用后的纸巾应妥善丢弃。
2.加强室内通风
每天应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寒冷的季节,为了避免室内温度过低,可以选择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开窗通风。
3.增强体质
保持均衡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和心理平衡。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学龄儿童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户外活动。
4.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流感流行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需前往,应科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并注意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5.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就医时应佩戴口罩,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和近期的活动轨迹,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不要自行滥用抗生素。
让我们共同行动
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
平安度过每一个流感流行季节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编辑制作
来源:辽宁日报 辽宁疾控
编辑:王宇
校对:鞠传强 滕永梅
主编:单淼
监制:穆军 宋伟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