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
往往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信号
抢救时间分秒必争
近日,大连市胸痛联盟成立,全市38家医疗机构搭建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后期康复的全域救治网络,推行标准化诊疗路径,确保急性胸痛患者救治全程无缝衔接。
大连市已建成14个胸痛中心
胸痛,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很多严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都可能表现为胸痛。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急性胸痛去世的人数超过50万,其中近三成患者因错过黄金抢救时间而失去生命。
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目前,大连已有14家医疗机构的胸痛中心通过省级及以上认证,覆盖全市所有三甲综合医院及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的医院。
大连市胸痛联盟由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牵头成立,联盟的核心目标是规范胸痛诊治流程,建立全市网络化救治平台。推动社区和乡村胸痛救治点建设,让基层的首诊医院,能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风险评估和恰当治疗,减少误诊漏诊,降低死亡率。
市急救中心将完善胸痛的院前急救流程,制定急性胸痛患者分级分流标准,确保患者第一时间被送往最合适的医疗机构。
优化信息化支撑,完善远程心电图数据传输,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支持医院提前激活导管室,提升急性胸痛救治效率。
急性心梗院内抢救速度提升
胸痛中心建设是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核心工程。2024年,全省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34家,覆盖14个地市及95%县区,形成“省级龙头—市级枢纽—县级基础”的三级救治网络。
通过规范化建设,全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从入院到血管疏通(D-to-W)的平均时间已缩短至72.6分钟,高危胸痛患者综合救治成功率超95%。
全省已实现120急救系统与胸痛中心数据实时对接。
大连市金州区通过智慧化胸痛中心建设,基层胸痛救治单元的心电图上传及时率从60%提升至98%,高危患者转诊时间缩短40%。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通过与基层医疗机构及120急救系统紧密合作,多次成功实施“双绕行”(绕过急诊科和CCU直接进导管室)急救,平均D-to-W时间为66.8分钟,最短纪录更是达到惊人的9分钟。
识别危险信号至关重要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郑晓群介绍,急性心梗的黄金抢救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尤其是最初的30分钟,被称为“白金时间”。
但是目前许多患者对急性胸痛救治及胸痛中心认知不足,胸痛30分钟就诊与6小时后就诊的预后差异会非常显著。
因此,胸痛联盟要不断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大众对胸痛症状的认知。发生胸痛及时寻求帮助,是大幅缩短整体救治时间的关键。市民一旦出现剧烈、持续不缓解的胸痛,尤其伴随呼吸困难、大汗、晕厥、深呼吸时加剧、血压骤降或意识模糊,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编辑制作
文字:巴颖
资料:市卫健委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美编:吴兵
编辑:姜赟 柳铭航
校对:鞠传强 滕永梅
主编:单淼
监制:穆军 宋伟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