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政府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 政府动态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新闻资讯
    政府动态
 
挺进蔚蓝 向海而兴——辽宁大连走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新路
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 官网 点击数:65次 更新时间:2025/7/8 12:28:36

 

图为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集团重工业产业园。孙鹏伟摄/光明图片

黑脸琵鹭在石城乡形人坨筑巢。石城乡政府供图

辽宁大连金石滩黄金海岸壮丽日出。朴峰摄/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夏日大连,碧波万顷,海天一色浪漫如诗;黄渤海上,海岛镶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横跨黄、渤两海的辽宁大连,拥有海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海域总面积的81%;拥有海岛538个,占全省海岛总数的85%,其中有居民海岛40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多年来,辽宁大连牢固树立寸海寸金意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大连高质量发展提质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海岛星罗棋布,产业向海图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连正以守护“海岛蓝色生态”的奋力之姿,走出一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方舟”

  近日,在大连长海县长山群岛附近海域,多头虎鲸优雅游弋海中,这是当地时隔五年后再次发现虎鲸身影。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晴雨表’,虎鲸的回归印证了保护工作的成效。”长海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介绍,长海县推动“生态养殖-资源修复-休闲旅游”三产融合,划定禁渔区,“十四五”以来放流褐牙鲆等鱼苗1370多万尾,投放人工鱼礁15.9万块,修复海域22.6万亩,昔日的“海洋荒漠”正重现生机。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海陆空”物种频频“落户”大连,正是当地在海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持续发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印证。

  2024年,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获得世界级“绿色名片”。其中,只有0.73平方千米的蛇岛,是中国特有种蛇岛蝮在地球上唯一的栖息地。

  与岛隔海相望,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蛇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封闭式保护管理,工作人员轮流住在岛上,开展蝮蛇保护和科研工作。该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田华介绍,蛇岛蝮种群数量从保护区成立之初的9000余条上升至目前的近2万条,蛇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庄河市王家镇元宝岛、石城乡形人坨,是中国大陆唯一被确认的黑脸琵鹭繁殖地。因黑脸琵鹭对栖息地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2006年大连市在此成立自然保护区,为其提供安全稳定的繁衍环境。

  经过十余年宣传教育,当地渔民的观念发生巨大转变。石城乡文旅工作人员吴伟笑着向记者讲述:“以前不理解为什么不让捡鸟蛋、养殖黑脸琵鹭,现在大家都自觉在心中画了个禁区,形人坨500米以内不得靠近。”

  据统计,黑脸琵鹭在庄河市的数量同样实现了逐年稳步增长,从1999年首次在形人坨发现的7只,如今已经增至逾400只。

  “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曾多次强调。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长海县高标准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粮仓”,推行“轮捕轮放、生态养殖”模式,合理规划养殖区域,设立海洋资源保护专项资金,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目前,全县渔业年产值约117亿元,是全国最大增养殖基地;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2个,占全市68.7%、全国11.6%。

  “现在的海洋牧场,既养得出海珍,更养得活未来。”长海县的老渔民们看着如今的海域不禁感慨。

  大连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加大对斑海豹等珍稀动植物保护,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附近海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连续5年达97%以上。

  如今庄河市、长海县、太平湾等地正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开展海草床生态修复试点,有效提升海域生态环境。大连这座不断扩容的“海洋生态方舟”,正以鲜活有效的方式诠释着“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未来”的深刻内涵。

  构建“一条鱼带动全域旅游”新生态

  长海县,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海岛边境县,亦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与生态优势。195座海岛如璀璨星辰,散落在广袤的黄海之上。1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长海海参、长海鲍鱼等地理标志产品闻名遐迩。

  “现在连鱼群分布都能智能推送,咱们‘野生钓手’也享受上科技红利了!”清晨5时,钓友王海峰通过“海钓e港”小程序实时查看气象水文数据,随即驾船直奔预订钓点,两小时后,一条重达8斤的鲈鱼在镜头前活蹦乱跳。

  这段垂钓视频背后,是长海县“一条鱼带动全域旅游”的创新发展思路。“海钓e港”小程序由长海县官方打造,这个线上文旅便民服务智能平台为当地休闲渔业从业者开辟了全新获客渠道,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标准化迈进。

  近年来,大连大力推动海洋经济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海钓经济的火爆,拉动了当地民宿业的蓬勃发展。以獐子岛为例,今夏周末民宿入住率同比提升20%,其中超六成游客为钓友群体。“周末一房难求,很多客人都是‘海钓e港’的钓友,我们顺势推出了‘钓客套餐’,包含渔具寄存、海鲜代加工等服务。”一位民宿店主告诉记者。

  为支持民宿高质量发展,长海县通过政策扶持、规划引导和业态创新,多管齐下构建差异化、高品质民宿产业体系。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新建精品民宿20万元,建设国家级民宿集群。同时,通过海洋牧场资源整合,积极推动渔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成功培育渔家风情节、开渔节等特色IP,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

  促进渔旅融合的同时,长海县以赛事聚人气,实现文体旅融合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持续打造体育品牌赛事,相继举办大连长山群岛海钓大师赛、长山群岛国际自行车赛等一系列赛事。

  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长海县创新打造“一岛一品、一岛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模式,“辽南群岛大美长山”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2024年,长山群岛成功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国首个群岛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我们以打造底蕴深厚的海洋文化特色区和魅力独具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全力建设全景、全域、全享的群岛型旅游胜地。”长海县委书记刘宝庆表示。目前,长海县文旅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已建成93家酒店、100家特色民宿,构建沉浸式度假体验场景,2024年吸引上岛游客12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研究长海的海洋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组建专业团队,对‘长海号子’‘小珠山遗址’等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解读和整理,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长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冲表示。

  同样通过开展休闲海钓、拔笼等海岛休闲旅游活动激发海岛活力的,还有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的大连蚂蚁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去年示范区共带动休闲渔业产值达到千余万元,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

  从智能垂钓平台赋能传统海钓,到民宿产业借势升级焕发新生;从“一岛一品”特色品牌塑造,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从海洋牧场到文体旅综合体;从长海县到金普新区,大连在约3万平方公里蔚蓝大海中,因地制宜,探索构建渔旅融合新生态,走出一条各具海岛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丰富的旅游业态是吸引游客、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大连坚持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场景、挖掘新优势、叫响新品牌,文体旅经济日益增长,去年全市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科技赋能绘就向海图强新蓝图

  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辽宁鼎际得高端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聚焦生产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新材料产品;规划总投资约550亿元的大连长兴岛(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致力于打造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氢基绿色能源“海陆大通道”,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氢基能源加注基地;恒力重工集团“未来工厂”正式投产,以更高质量更快速度向大型化、高端化产品制造迈进;大连低空载客航线首航成功试飞……

  今年以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产业聚集和区域发展优势,向着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的目标奋勇前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一个个新突破在渤海东岸绽放华彩。恒力集团在全球首次应用全加氢工艺,将原油利用率提高5%;打破国外行业垄断,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基地、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大幅降低我国对乙二醇等高端化工原料的进口依赖度;瞄准芳烃、烯烃的下游产品和新材料,加速国产替代进口,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15年间,恒力集团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石化领域,跨行业挺进船舶制造,累计完成投资超3000亿元。

  近两年来,恒力集团旗下、新组建的恒力重工集团沿着海洋强国的航线溯游而上。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介绍,集团一期项目“海洋工厂”向着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建造基地的目标航行,目前已累计开工建造60余艘,新造船订单已排至2029年。今年5月集团成功上市,成为国内“民营造船第一股”。历经5个月,一座由17个超大型车间构成、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于今年拔地而起,二期项目“未来工厂”智能化水平、新技术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四面环海的长兴岛,不仅承载着行业龙头“大块头”,还孕育着专精特新“小巨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加速奔跑。

  这里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汇聚了恒力重工、大连船舶重工等企业,形成了集船舶设计、建造、维修、配套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些企业正发挥“链长”优势,深入实施船海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绘就向海图强新蓝图。

  眼下,大连益多管道有限公司日产能不断提升,一季度仅凭两项业务板块就拿下1.5亿元订单。依托长兴岛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优势,益多管道持续走“又高又新”之路,成为东北地区管道制造业龙头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编制4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对标世界一流,为我国临海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开辟出一条环境友好、低能耗、高产出的发展新路。”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吴峻峰介绍,园区内已建成的三家企业全部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大连长兴岛经济开发区成为东北首个上榜2024年“国家级无废园区”的园区。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打通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有力保障。大连市正聚焦相关目标任务,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同步推动近岸海域低标准养殖设施更新淘汰,锚定海洋船舶、能源、渔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海上风电、滩涂光伏、潮汐能等海上新能源建设,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吴琳 通讯员 杜杨楠)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关于征求《关于实行对外劳务人员交费前告知的通知》意见的公告 下一篇:优抚医院能力提升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
 
   友情链接:辽宁省纪检最高检中央纪检监察民主与法制网中国政府网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大连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