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宁大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开展国有资产资源资金(以下简称“三资”)清查盘活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掌握“三资”底数、深入挖掘“三资”潜力、有效释放“三资”价值。截至今年6月末,累计盘活国有“三资”收入246.89亿元,占同期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2.7%,为增强财政资源统筹能力、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提高站位、统一思想
系统绘制“施工图”
大连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通过不断盘活存量、持续做优增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有望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万亿GDP城市”。
做实基础、摸清底数。大连在全市开展国有“三资”“全覆盖、起底式”摸底清查,首次同时将各级政府管理、控制的210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110余户国有企业资产、5类自然资源、60个特许经营权项目、6700余项国有数据目录纳入排查范围,对房屋土地、股权两类重点资产进行专项核查,实施大数据比对分析,全面掌握国有资产底数,科学开展资产价值估算,形成资产“底数清单”“盘活清单”,建立“盘活任务台账”“问题解决台账”,进行动态化跟踪、销号式管理。
分门别类、因资制宜。对于能够市场化处置的资产,充分利用当地资产交易平台、全国性网络交易平台等渠道公开处置。对于适用于社会民生事业的资产,通过用于建设“菜篮子”工程、康养产业和人才公寓等方式,强化国有资产公共服务属性。对于经营性资产,通过实物注资、作价入股等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最大化发挥国有资产效能。对于短期难以处置或零散的资产,打包委托专业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进一步提高盘活效率。
效能优先、重塑价值
涵养增收“活水源”
真正的盘活绝不应满足于一次性的处置变现,大连始终坚持释放资产长期价值、形成可持续造血功能目标,着眼未来开展专业化、市场化、系统化运作。
一批融合性项目增添了消费活力。大连针对始建于1905年、被誉为大连城市记忆的活化石的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长期闲置问题,采取PPP模式开展“资产+功能+运营”一体化开发,对老建筑、老街区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性留存,引入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以及民宿客栈、茶社酒馆、文创工坊等经营服务空间,既保留历史韵味,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多元文化元素深度融合,让百年老街焕发新颜,“开街”后迅速成为现象级热门话题,十天内三登央视,成为赋能文体旅高质量融合的标志性工程。以东关街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厂房创意园功能重构与价值再造,成功引领各类文体旅融合消费新场景强势崛起,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8%、20%。
一批普惠性项目提升了民生温度。大连以市场化运营模式有序推动学校体育场馆非教学时段对社会开放服务,引入专业化运营提高场馆利用率、收益率,有效纾解群众健身需求旺盛与运动场地供给不足的矛盾,实现了资产发挥社会效益与“反哺”学校运行的双赢闭环。统筹整合城市更新、存量建设用地整理、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工具,大力实施城市安居项目,2024年盘活闲置房地产用地743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住房8000套,城中村改造消化存量商品房3000余套,有力托起了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
(转自8月4日《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