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这里是疾控中心,你密接,需要集中隔离,请准备好换洗的衣服。 
 
	  
 
	什么?你没去过这个地方?那你的信息可能被盗用了,给你转接报警电话。 
 
	  
 
	随后,一名“民警”登场了…… 
 
	  
 
	9月8日下午,市民刘女士就接到了这样的一个电话,在20分钟的时间里,她按照对方的要求一步步操作,直到家属提醒她可能上当受骗,她才忽然反应过来,避免了损失。 
 
	  
 
	  
 
	  
 
	刘女士接到电话后,对方自称是疾控中心的,她需要进行14天隔离。对方告诉她在哪里密接的,她有些蒙,因为她根本没去过那里。“疾控人员”听后,表示身份证信息可能被盗用,让她赶紧报警,不然二维码就变红码了,然后很热情地帮她转接报警电话。 
 
	这时一名“民警”(上图中的男子穿着警察制服)接听了电话,并说线上报警要有录音录像,于是她加了“警察”的微信,随后“警察”要求她进行视频聊天并指挥她一直更换姿势,“我猜测下一步可能是为要银行卡号,刷脸认证取钱了。”就在这时,刘女士的姐姐突然觉得不对,提醒她小心,她这才反应过来。刘女士质问对方是不是诈骗分子,“警察”随即挂断电话。 
 
	  
 
	  
 
 
	随后,刘女士就接到了公安反电诈中心的电话,警方告诉她确实是接到了诈骗电话,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 
 
	警方提示 
 
	疫情防控期间 
 
	这三种诈骗手段要注意 
 
	  
 
	  
 
	代购物资诈骗 
 
	疫情防控期间,诈骗分子以各种手段进入社区群、业主群,随后将个人微信昵称和头像修改为附近商铺采购人员,冒用采购人员身份发布相关生活、防疫物资的售卖信息,并将自己的微信收款二维码发到群内。居民将购买物资的钱款转入该二维码账户后,诈骗分子便立即退群失联。 
 
	 
 
	警方提醒 
 
	购买生活、防疫物资应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来历不明微信群不随便加,在购置物品交纳货款之前,一定要仔细分辨对方身份,核实真伪。 
 
	 
 
	冒充流调人员 
 
	转接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自称“防控中心工作人员”向市民拨打流调电话,称市民可能有被传染疾病的风险或可能是有人冒充市民的个人信息登记打疫苗或数据出错,要求配合调查,后转接公安机关以个人信息被盗用,涉嫌某起案件为由,要求进行资金核查转账至“安全账户”,或直接索要银行卡或验证码信息。 
 
	 
 
	警方提醒 
 
	流调电话大多是本地手机号或固话电话,可以回拨。诈骗电话多为境外电话不可回拨。 
 
	 
 
	流调电话会询问市民姓名和近期行程,不会索要银行卡或验证码。诈骗电话最终目的是骗钱,在电话中提到资金问题的是诈骗。 
 
	 
 
	流调电话会通知市民抓紧时间进行核酸检测,不会要求转账或“资金核查”。 
 
	 
 
	冒充物流客服退费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物流信息,仿冒快递公司,谎称因疫情影响快递滞留或被拒发,或是快递呈现阳性要对市民进行赔偿。然后以信用分不足、理赔通道未开启等理由诱导受害人贷款,达到骗钱目的。 
 
	 
 
	警方提醒 
 
	市民在家,对网络的依赖加大,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人们疫情期间出行不便,网上购物量激增的现状设计相应骗局,请市民提高警惕,网购赔款等业务都需要通过官方平台来进行,当有客服主动联系你,要为你办理退款时,一定要到官方平台进行核实,切勿轻信主动联系你的陌生电话。 
 
	 
 
	
		
			
				
					
						  
					 
					
						新闻大连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48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新闻大连(微信号:dltv8811)编辑制作 
 
	资料:热搜大连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安文元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沐沐 
 
	美编:海健 
 
	校对:吴毅 
 
	主编:吕彬 
 
	监制:穆军 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