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段 
 
	其中有相当比例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专家提醒
 
	一老一小尤应注意防护、规范用药
 
	↓↓↓
 
	 
 
	一老一小尤应注意 
 
	 
 
 
	新入园、新入学的儿童年龄小、刚刚更换新环境,容易因不适应而引发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尤其要注意防护。 
 
	 
 
 
	专家提醒家长,不带孩子去人多、密闭的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不要熬夜。
 
	 
 
	据临床数据显示,老年人感染支原体的数量要低于儿童。但不少老年患者因与患病家人密切接触而感染。因此,专家提醒老年人,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段要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远离有发热和咳嗽症状的人员,减少接待探访的次数。在做好防护的同时,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预防感染、降低重症风险。
 
	 
 
	关于支原体肺炎 
 
	这些事要知道 
 
	↓↓↓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非典型肺炎类型。 
 
	 
 
	支原体感染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感染,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病原微生物。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缺乏细胞壁,高度多态性,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体,占所有CAP病原体的5%~30%,占非细菌性肺炎的50%左右。
 
	 
 
	“支原体肺炎”的 
 
	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 
 
	  
 
	1.传播途径、潜伏期 
 
	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潜伏期为2~3周。
 
	 
 
	2.易感人群 
 
	在全年龄组均可发病,多见于5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
 
	 
 
	3.高发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我国秋冬季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这段时间室内活动较多、人与人之间接触密切、空气流通较差有关,容易在学校、军队、医院等人员相对密集的环境中发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 
 
	  
 
	1.典型症状 
 
	支原体肺炎发病形式多样,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胸痛、咽痛、耳痛、乏力等。
 
	 
 
	2.发热 
 
	大多数患者有发热症状,以中高热为主,少数呈低热状态,持续高热提示病情较重。
 
	 
 
	3.咳嗽 
 
	咳嗽通常较剧烈,以干咳最为突出,多为发作性干咳,持续时间较长,夜间为重,也可出现脓痰。
 
	咳嗽加重时,可能出现痰中带有血丝,还可能伴有咽痛、胸痛、胸闷等症状。
 
	 
 
	4.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会出现一些肺外表现,包括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部分患者可见显著的耳鼓膜及咽部充血等体征,一些患者可见颈部的淋巴结肿大。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 
 
	一定会出现“白肺”吗? 
 
	  
 
	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一定会引起肺炎,肺炎支原体侵入下呼吸道,才会出现支原体肺炎。“白肺”是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在重症感染时,双肺弥漫性病变,进展迅速,其症状和严重程度都与支原体肺炎不同。 
 
	 
 
	有些患者,影像上显示有一片白色,多是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感染,主要是由肺内炎性渗出引起的,其他的肺叶大多是正常的,这和“白肺”是两个概念。经过药物祛痰、扣背排痰等手段,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
 
	 
 
	 
 
	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能忽视 
 
	及时就医 
 
	  
 
	支原体肺炎及时治疗是关键。近期各类呼吸道感染较多,如果发热持续3天,体温未见好转或病情反复,有明显咳嗽,呼吸频率增快,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发绀、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精神差、抽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合理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可通风2~3次,每次建议20~30分钟。
 
	3.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营养均衡,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4.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5.避免接触患病人群,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如症状较重,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6.支原体对酒精、84消毒液、煤酚皂溶液敏感,家中使用上述消毒液进行擦拭,可杀灭支原体。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尤其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
 
	 
 
	 
 
	  
 
	 
 
 
	新闻大连(微信号:dltv8811)编辑制作 
 
	资料:北京日报 大连疾控 
 
	编辑:沐沐 
 
	美编:海健 
 
	校对:吴毅 
 
	主编:吕彬 
 
	监制:穆军 侯智良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